對學生和導師的訪談揭示出一個事實:存在多種多樣的指導方法(貝爾,1996;菲利普斯和皮尤,2000 )。這也許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大部分學生似乎都和自己的導師( supervisor)有非常良好的關系,他們對導師的評價通常不外乎“受益良多”“教會了我科研的意義”“沒有她的幫助我無法完成研究”“他讓我相信我能成功,幫我度過困難的時期,認真批閱我的每一稿論文,毫無保留地評價我所寫的論文,告訴我還需要做些什么”。然而,有問題出現(xiàn)時,情況往往也相當嚴重。有的學生給出了以下評價:“永遠聯(lián)系不上他”“從來不回我電話”“讓我覺得自己是個廢物”“感覺根本沒看過我的稿子”“似乎都不覺得她自己有責任指導我的研究方法”“一整個學期就只愿意抽出20分鐘來見我,但每次都遲到,結(jié)束倒是很準時,每次我都要長途跋涉100里,就為了見他那10分鐘”“老師去進修了卻不告訴我,導致在我研究的緊要關頭和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沒有一個人來‘接管’我”。
有些導師也進行了言辭激烈的辯護。一位導師反復要求學生不要在晚上9點后打電話,學生卻總在晚上11點甚至更遲的時間來電,這位導師氣得不愿再把自己的電話告訴下一批學生。來自導師方面的抱怨包括:學生缺席安排好的會面;學生只給老師一晚上的時間來看自己的稿子;學生認為只要自己需要咨詢導師時,導師就必須隨時在辦公室待命,等等。
在這里提起這些問題的目的,不是怪罪導師或是學生中的任意一方,而是考慮盡可能避免沖突的方法,以及在理智已不占上風的情況下找到解決困局的辦法。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