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參與者提出的問題被置于知情同意、匿名和避免不當傷害的倫理原則(參見本書第四章)下進行考量。研究者將參與者的觀點按照是否需要獲得知情同意和保證在線研究的匿名性兩個標準進行分類,分別歸入“無須同意和匿名”“需要知情同意”“需要匿名”三個標題下。報告以表格的形式列示了原因,下面把這些原因重新整理到三個標題下:從參與者在這份NatCen發(fā)布的報告里所表達的觀點中可以清楚看出,我們不能想當然地認為,在社交媒體上發(fā)帖子的人就一定樂于看到自己的觀點未經同意就在—項研究中(或其他任何地方)被公布出來。
本著啟迪新觀點的精神,該報告接下來對如何改進研究中社交媒體的使用方式提出了建議,分為“招募”“收集或生成數(shù)據(jù)”“報告結果”三類。在該報告中,“招募”一詞指的是邀請人們參與研究項目的過程。我從報告中選取了一些建議并進行了一些改動,因為我認為這些建議最貼合你的角色———位初次進行科研項目的研究者。雖然其中的部分建議經過了改寫,但我仍力求保留原版的思想和精髓。我自己的評論則在括號中予以體現(xiàn)。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